知乎快跑:2021年营收29.59亿,亏损扩大至7.47亿
2024-06-02 12:03:57


在商业化道路上狂奔的知乎至亿知乎 ,收入猛增,快跑亏损扩但亏损也在急剧扩大。年营

知乎快跑:2021年营收29.59亿,亏损扩大至7.47亿

3月14日晚 ,收亿知乎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。知乎至亿在第四季度  ,快跑亏损扩澳门开奖结果记录历史知乎实现营收10.19亿元 ,年营同比增长96.1% 。收亿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(non-GAAP),知乎至亿调整后的快跑亏损扩净亏损为2.41亿元,而2020年同期为净亏损2630万元。年营

知乎快跑:2021年营收29.59亿,亏损扩大至7.47亿

2021年全年 ,收亿知乎实现营收29.59亿元,知乎至亿同比增长118.9%。快跑亏损扩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(non-GAAP) ,年营调整后的净亏损为7.47亿元,而2020年净亏损约3.38亿元 。

知乎快跑:2021年营收29.59亿,亏损扩大至7.47亿

截至美股3月11日收盘,知乎股价相比一年内高点已经跌去近85% 。在中概股集体被“锤”的困境中,知乎并非最惨的一家 ,但这样的下跌依然值得警醒。14日开盘后 ,知乎股价一度重挫26% 。

从本次业绩来看,知乎广告业务增速放缓,不过付费会员与内容商务解决方案两项业务仍快速增长。

整体来看,早先,知乎以广告作为业绩的驱动引擎,如今已明显改变。知乎创始人周源透露,2022年整年预计收入增幅在60%到65%,其中商业内容解决方案业务有望成为最大的收入来源 。

此外有意思的是 ,知乎对用户价值的体现也正发生转变。知乎以知识问答起家,澳门今晚开什么码以“有问题 ,上知乎”为价值导向,但现在很多知乎使用者 ,并非为知识而登陆这个平台 ,在付费会员增长背后,小说和故事成了“吸金石” 。

而这种转变背后,是知识付费本身的无奈。

01 、业绩驱动引擎转向

这是知乎上市后第一个完整财年的业绩报告。对比早先经营情况,推动知乎成长的引擎发生明显变化 。

知乎从2016年开始商业化,最初收入来源为广告,之后探索了付费会员 、内容商务解决方案,以及电商 、在线教育等变现方式。其中前三项为知乎核心收入来源 。早起,广告是知乎营收的绝对核心支柱,之后其贡献逐渐降低。


资料图

回顾2021年 ,广告收入在四个季度分别为2.14亿元、2.48亿元、3.21亿元、3.78亿元,在整体收入占比分别为44.77%、38.87% 、39.00%、37.10% 。

广告收入的下滑与国内广告市场表现有关。据《2021中国互联网广告数据报告》数据,2021年 ,不含港澳台地区  ,我国互联网行业实现广告收入5435亿元  ,澳门一天一期精准资料同比增长9.32%,增幅较上年减缓4.53个百分点。

知乎表现超出市场平均水平 ,其第四季度广告收入同比增速为18%。不过对比三季度38.9%的同比增幅,有明显下滑。对比刚刚发布财报的B站 ,则颓势更鲜明。同在第四季度,B站来自于广告的营收为15.88亿元 ,同比增了120%。

越来越多的B站UP主出现在知乎上,知乎也在进一步发力视频内容,但目前仍以图文为主  。而图文相对于视频 ,在对用户的吸引力和广告变现方面天然处于弱势。

内容商务解决方案是知乎表现最突出的一项。这部分业务从2020年起步  ,主要是为商家和品牌提供有效的基于内容的线上营销解决方案,将商业内容与营销工具集成到内容社区中,来进行精准营销 。

到2021年第二季度 ,这项业务便成为知乎第二大收入来源。到第四季度 ,这方面对整体营收的贡献达到36%,与广告收入贡献几乎相当,且同比增速高达380.2% 。不出意外  ,内容商务解决方案很快就会成为知乎最大收入支柱。


(知乎创始人 、CEO周源)

不过商业营销内容的增加 ,一直被受用户诟病。对知乎内容生态而言,形成潜在风险 。这一背景下  ,付费会员的增长更值得关注 。

第四季度 ,知乎平均月活跃用户达1.033亿 ,同比增长36.4%。平均月付费会员数量达610万,同比增长102.0%。付费会员业务收入对整体营收贡献占比达到20.5%。

付费会员收入增长同样迅猛 ,但付费渗透率仅5.9%。如何转化更多付费用户,是知乎接下来的一项重要挑战 。

02、从知识社区到小说软件

与知乎关联最密切的内容需求是什么?很多人恐怕猜不到答案。付费会员高速增长背后 ,关系知乎内容生态的多元化 。

百度指数需求图谱显示,近来与知乎关联最多的关键词之一,是“知乎小说”。这虽然不符合一般媒体评论中对这一平台的认知,可事实就是如此。

推动付费会员收入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,就在于知乎上的小说和故事 。


(知乎需求图谱 。圆形大小代表搜索知乎的高低。来源:百度指数)

刚走出校园不久的沙糖很早就有了知乎账号,但因为觉得知乎上的人“装” ,后来卸了软件 。最近沙糖装回知乎,主要用途就是“看些小甜文”,来打发下疫情被隔离的无聊时光 。而为了看故事 ,她第一次给知乎充值会员。

类似沙糖的网友还有很多 ,他们都是因为看故事才第一次给知乎充钱。只不过大家偏好的故事类型不同 。有人喜欢悬疑文 ,有人喜欢沙雕文。有人喜欢甜宠 ,有人偏好虐心。其中部分内容免费可看 ,但还有很多 ,当你读到精彩部分 ,就会提示需要开通知乎的“盐选会员”。


(故事成为知乎内容生态的一项重要构成 。来源 :知乎截图)

“会员才能看更多,我看了挺多好看的了 ,多看点赚回来”。一位网友向市界说道 。

“故事”类的内容,乍看上去与知乎调性不符,知乎对故事内容的探索  ,有过抵触 。然而这类内容大大提升了知乎的用户粘性和付费用户规模。

回顾知乎发展历程 ,至少有过两次大规模的大V集体出走。其中最近的一次发源于2018年年末。据界面报道,当年11月 ,一位擅长讲故事的大V“兔撕鸡”召集一批知乎大V加入微博。起因与“兔撕鸡”希望知乎扶持自己发起的一组故事专栏  ,结果碰壁有关 。而大V们响应号召 ,则与自身对知乎的怨气有关。

对外界来说 ,“知乎大V”是值得一提的名号,但长期以来,大V从知乎获得的直接收益有限 。

2021年1月,知乎官方曾公布一组数据 :知乎已经有100位创作者月收入超过10万元;有1000位创作者月收入超过1万元。这组数据没能引起外界的羡慕  ,反而遭到调侃:说明不能在知乎搞创作。

作为对比,B站也一直被质疑让UP主“用爱发电”。但华创证券一份发布于2021年4月的报告预测,当时B站有172位UP主年收入超过100万元,有379位UP主年收入在50万元到100万元之间 ,有895位UP主年收入在10万元到50万元之间。


资料图

知乎给了大V影响力,可影响力不能得到与之匹配的收益,成为知乎创作者生态的隐患。而在此次大V出走后,知乎对故事内容创作有了更多的重视。

2019年8月 ,知乎将网文业务以“盐选专栏”的形式嵌入到会员体系 。当年11月,知乎举办了第一季“亲历故事”大赛,不仅拿出了50万元奖金 ,还邀请到贾平凹 、李敬泽等作家作为评委  。之后评出获奖作品 ,知乎与多位作者沟通签约 ,深化IP运营。

到2020年10月 ,知乎在会员栏目中上线“故事”专栏 ,进一步鼓励创作者发表小说、故事 。

相比于一般知识性内容,好故事更容易获得物质回馈。

据界面2020年12月的一份报道 ,知乎亲历故事大赛第一季共收到7749篇投稿创作,当时共有193篇作品与知乎签约 ,其中44篇作品已开发成盐选专栏并上线,6篇作品已进入图书及影视版权开发阶段。


(看小说和故事,成为吸引用户为知乎付费的动力 。来源:微博截图)

第一季的获奖者北邙是一名狱警 ,其作品拿下了二等奖 ,之后受知乎编辑邀请,开始在知乎更新付费盐选专栏《狱警故事1》,而这一故事专栏为他带去了超过60万元收益。

“亲历故事”大赛让知乎的内容创作者尝到了甜头,也丰富了知乎的内容,可以说是双赢。此后至今 ,知乎又连续举办两季赛事 。

知乎发展十余年 ,“编故事”对知乎的意义发生变化。它衍生于“谢邀,人在美国,刚下飞机”这类对知乎的调侃 ,成就于知乎对内容生态的多元拓展 。编故事开始体现出对平台更现实的价值。

03、知识无价 ,娱乐有理

一直以来,知乎活跃用户中的精英密度让外界印象深刻 ,但精英更容易分辨广告营销内容,不会轻易被这类内容打动。广告主不能从这类人群赚钱 ,知乎商业价值就上不去。所以知乎扩张是必然选择 。

想从精英手中赚钱,难。想通过知识变现规模化收入 ,也难。而靠“编故事”变现,要容易得多。

从知识付费角度来看 ,2016年是知识付费元年,当时有四大相关产品 :喜马拉雅、知乎 、得到、分答 。其中得到和分答(之后更名为“在行”)最聚焦于有用的知识和经验 。如今 ,分答已经没落 ,从大众眼中消失;得到虽然逐渐壮大 ,但用户与营收规模远无法与另外两家相比  。

2021年上半年 ,得到总营收4.39亿元 ,月活跃用户约340万。同期,知乎实现营收11.17亿元  ,月活跃用户达到9430万;喜马拉雅实现营收25.14亿元,月活跃用户达到2.62亿 。


资料图

喜马拉雅的数据比知乎更好看 ,但要注意的是 ,虽然这一音频平台曾被认为知识付费的成功代表,但实际泛娱乐化内容是其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,有声书 、广播剧、爆款小说和热播剧集的有声化内容 ,都是喜马拉雅内容生态的重要构成 。

后来短视频平台的兴起,则更直观地印证了泛娱乐内容的价值。

快手最初引起媒体广泛关注是在2016年,当时一篇以“残酷底层物语”为主题的稿子让看惯了“五环内”风景的网友们震惊:有人自虐吃蠕虫 ,有人鞭炮炸裤裆,就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。

这类低俗、粗糙的视频当然不能反映真实的乡村景况 ,但就快手发展而言 ,正因为它早早关注到主流互联网平台忽视的庞大群体 ,提供了当时“非主流”的新鲜内容,才能悄然壮大。而时至今日,即便快手几经质疑,其市值也相当于知乎的数十倍 。

后来者抖音则更凶猛。抖音倒不是从五环外起家 ,不过在一般认知中,抖音与知识和精英群体的关系都不近 ,最主流的内容总是跟美颜滤镜小姐姐有关。而且抖音以个性化推荐算法闻名 ,用户想看什么就能推送什么。它成为一部赚钱机器,根本上在于就在于提供了最广大群体最乐意看的内容 。

说到底 ,知乎的问题在于知识内容的吸引力不足 ,知识社区相对其他泛娱乐平台更难变现 。而赚不到钱,就活不下去。

毫无疑问 ,知识 、经验、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、关于文艺的精彩见解 ,都是高价值内容 ,都很有用,但对最广泛人群来说  ,大家需要的并不是“有用”,而是娱乐和有趣 。


资料图

一位2019年开始使用知乎的网友向市界提到,她早先使用知乎是为了查询留学方案 ,但直到前阵子在知乎看小说,发现读到后边的关键部分,提示以下为会员内容,才第一次给知乎充钱买会员 。

还有用户向市界表示,在其眼中 ,知乎主要的作用就是看小说和故事短文 。这些并非个例。

虽然娱乐化内容显然与知乎早期形象不符 ,那时候知乎谈笑有鸿儒 ,是不折不扣的精英平台 。但事实证明 ,知乎需要走一条拥抱大众的道路  。周源也很早决定 ,知乎要做服务大部分人的产品 。而只要用户生态大众化 ,内容生态就必然泛娱乐化。

经过十余年发展后,知乎成为品牌影响力最大的问答社区 ,曾试图与之争锋的悟空问答式微,它几乎没有了同赛道上能威胁到自身的对手,“有问题上知乎”的确成了很多人的习惯 ,可随着内容生态演化,知乎的独特性降低 。

知乎固然可以用故事短文和小说来吸引一大批读者 ,提升其付费用户规模,不过,一方面 ,这类内容稀释掉知乎的“知识性”和严肃性;另一方面,这类内容也广泛分布于微博和起点读书这类专门的网络小说平台 。

综合而言  ,知乎在从中受益的同时,也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了自己的稀缺性 。但周源把知乎社区看做城市  ,他希望这个城市繁荣。一个繁荣的城市里必然会有各种人生活于其中 ,也会衍生各种各样的精神需求 。知识无价,娱乐有理 ,知乎快步向前去 。

(以上受访者为化名)

(除单独标注来源外 ,以上图片来自视觉中国)

(作者 | 李楠 编辑 | 雷彦鹏)

责任编辑:曹逸群_NB19194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

(作者:澳门正版资料大全完整版)